游中南門,讀銅仁歷史
一磚一瓦,皆有故事
銅仁中南門
一座有著
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旅游區
一個600年的時間軸
串起了
整個銅仁所有的文化旅游資源
穿過歷史的年輪
帶你走進中南門
讀懂歷史,感受文化
歷經歲月洗禮,這里是銅仁市乃至貴州省僅存的一片最為完整的明清歷史文化街區,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承載著黔東地區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濃厚的人文底蘊,是回顧銅仁歷史、找尋鄉愁記憶的一扇窗口。
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位于銅仁市中心地帶,依山傍水,景色宜人。
古城以大小街巷為脈絡連接內外,城中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街為縱軸線分列兩側,以東西向的無數條巷道連成一體,這些建筑群前后相連、左右相通,既有商用的臨街店鋪,也有居家的四合大院,彰顯著西南建筑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民族風格。
青磚黛瓦,鱗次櫛比。樸實素雅的中南門,容納著從明代到清代直至近代等各個時期的建筑,歷史氣息濃厚、極富地方特色,是銅仁獨有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,直觀地反映著這座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,為研究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實物資料,于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如今,在充分尊重歷史和發展現狀的前提下,銅仁市深入挖掘中南門古城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,在保留現有民居、保護歷史遺存的基礎上,以新型城鎮化為統領實施“三改”,對中南門古城進行保護性更新改造,將中南門古城納入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項目規劃,進一步完善其功能配套,重塑老城形象,勾勒出一幅“古城煥新顏”的發展盛景圖。
這盛景之下,約15萬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中,民居建筑、歷史遺跡保存完好;數十余個標志性景點,既有歷史韻味又融合現代元素。
這盛景之下,以茶文化、府城文化、市井文化、儒家文化、紅色文化、非遺文化、科普文化等文化體驗為特色,梵凈醫館、抹茶體驗館、周逸群陳列館、文廟書院、飛山宮等有序排開,在景江河畔筑起一道文化長廊。
這盛景之下,老銅仁的歷史印記與新城鎮的“煙火氣”交相輝映,共同展示著銅仁“梵天凈土,桃源銅仁”的良好城市形象,靜候八方來客。
一磚一瓦,皆有來歷;一景一物,都是情懷。走進中南門古城,仿佛翻開了一份銅仁城市發展的實物檔案,能夠清晰地探尋到城市發展變化的足跡,也似打開了一扇聯通現代文明的大門,能夠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展望美好未來。
璀璨燈火照耀下,走過青石小巷,攀階登臨東山,蒼茫夜色中,多彩中南門躍然眼前。
早在明清時期,得益于錦江航運的便利,銅仁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通商口岸,中南門古城也因獨特的地理區位和美麗的人文景觀,成為川、鄂、湘、黔等客商游覽觀光的勝地。
如今,走進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,隨處可觸及到歷史與現實碰撞迸發出的澎湃活力。非遺文化展示中心內,儺戲、木偶戲、花燈戲、說春、土家族民歌、四面花鼓等銅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同臺競技”,傳播著銅仁獨有的民族文化;梵凈星空藝術館里,天文科普展陳、梵高星空藝術、航天太空體驗等體驗空間各具特色,展現著浩瀚宇宙和現代科技的非凡魅力。
景區內,歷史遺跡與科普展館并存,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交織,培育出酒店客棧、文創購物、特色美食等業態,形成以梵凈星空藝術館、梵凈書院、禮遇銅仁等為特色的文化體驗區,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旅居體驗。
旅游是載體,文化是靈魂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產品供給,讓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脫穎而出、備受矚目,成為與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交相呼應的歷史文化景觀,承擔著為八方游客提供歷史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體驗的重任,為銅仁旅游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帶來嶄新的發展機遇。
游在梵凈山,樂在中南門,一份專屬于銅仁的旅游攻略已然成篇。
一步一美景,宜游亦宜居。走進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,古色古香的街巷中,隨處可見居民愜意休閑的生活景象。
景區內,傳統民居宅院多以三合或四合排列,在結構上主要采用穿排遣式木構架,以懸山頂、硬山頂和單檐式坡屋面為多,以磚雕、木雕、石雕為裝飾特色,極具觀賞價值。
安身于市,鬧中取靜。于中南門尋得一份靜謐,將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獻的美好品質根植于每個“中南門人”的心間,宜居中南門培育出許多先進典范人物。周逸群烈士便是其中之一。
周逸群烈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革命家、宣傳家、活動家,在為民族求解放、為人民謀幸福的道路上,他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英雄贊歌,被評選為“100名為新中國建立作出杰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”之一。
英雄已逝,精神長存。如今,坐落于中南門中山路東側的周逸群烈士陳列館,已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,成為人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,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場所。
所見皆為景,所觸皆有情。中南門以其獨特的人文歷史魅力,成為黔東大地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故土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黔東兒女拼搏進取、奮發向上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從這里萌芽,也終將在這里結出碩果。(文/陳歡 圖/張金榮 瞿鵬 鄧宇志 彭俊 葉順強)
責任編輯:陳虹
網友評論